半本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动态

文章内容

弗洛基冰岛国家队_弗洛基发现冰岛

tamoadmin 2024-06-10
1.《洛基的争辩》,即冰岛史诗《埃达》(Poetic Edda)中的Lokasenna。2.北极航道与北极科考3.求北欧神话的历史和主要人物4.漫威都融合了哪些

1.《洛基的争辩》,即冰岛史诗《埃达》(Poetic Edda)中的Lokasenna。

2.北极航道与北极科考

3.求北欧神话的历史和主要人物

4.漫威都融合了哪些国家和民族的神话?

5.北极的北极简史

6.北极圈(地理名词)详细资料大全

7.北欧十大神话女神

8.为什么《权力的游戏》可以火这么久

弗洛基冰岛国家队_弗洛基发现冰岛

克罗地亚人都叫“奇”,冰岛人都叫“松”,是本届世界杯教会我们的。

世界杯决赛前一天,我打车去吃饭。司机一脸严肃地预测:“90分钟内肯定得踢平,不然的都押对了,庄家不就亏大了。”末了还附上一个高深莫测地笑容,总结说:“这,就是资本的力量。”虽然并不相信资本操控足球的传闻,但这么一场大开大合、酣畅淋漓、没有任何剧本和套路可言的决赛,还是超出了预期。

有人说,法国队赢得了冠军,克罗地亚队赢得了荣誉。无论是真球迷还是“伪球迷”,都从世界杯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于很久不看球的我呢,则对球员的名字产生了好奇。

就拿克罗地亚球员来说吧,几乎个个都是“奇”人——名字里带个奇字的人。莫德里奇、佩里西奇、曼朱基奇、拉基蒂奇、小猪佩奇……不好意思,最后一个乱入了。如果说克罗地亚队还有维达、乔尔卢卡、耶德瓦伊这样的姓氏,分在E组、未能小组出线的塞尔维亚队队员名字就更加整齐划一,几乎是一水儿的“某某奇”,有马蒂奇、塔迪奇、科斯蒂奇、格罗伊奇、伊万诺维奇、米特洛维奇、斯托伊科维奇、季米特洛维奇,23人大名单念下来,又有节奏又有韵律,好像来了段说唱一样。

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都属于曾经的南斯拉夫,人们常用“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这句话,形容前南斯拉夫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的复杂程度。不过从姓名来看,无论克罗地亚还是塞尔维亚,都一定程度保留了传统斯拉夫姓名文化。斯拉夫人本无姓氏,儿子的名字中,要有一部分来自父亲,以表示亲缘关系。具体方法是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ic、-vic、-ovic等词缀,这些词缀最初表示小称,用在人名中表示“××之子”,叫做父名或者父称,音译成中文就是“奇”。久而久之,一些父名固化成了姓氏,所以给人以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人名多“奇”的印象。

“奇”之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就像“斯基”“诺父”之于俄罗斯一样。依靠这个“奇”字,我们不难从辨识出因种种原因散布在世界各地克罗地亚、南斯拉夫后裔。瑞典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澳大利亚男足两任“国门”博斯尼奇、卡拉奇,美国男篮主教练波波维奇,都在此列。

要说名字整齐划一,最典型的还是和克罗地亚同在D组的冰岛队。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这些北欧国家都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北支,语言相近,文化相通,都一定程度上保留着父名/母名文化。儿子的姓氏,就是父亲的名字加son(翻译为“松”或“森”,相当于英语的son);女儿的姓氏,就是父亲的名字加上dóttir(相当于英语的daughter)。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只要认识了冰岛队的球员,就知道了他爸爸的名字。

漫威的超级英雄**《雷神》普及了北欧神话体系,也普及了北欧人名文化。雷神索尔经常以“我,索尔,奥丁之子”作为开场白,他的全名叫索尔·奥丁森(Thor Odinson),索尔是名,奥丁森是姓,由父亲的名字Odin+son组成。漫画中雷神还有一位姐妹,名叫阿尔迪利芙·奥丁斯多蒂尔(Aldrif Odinsdottir),姓氏是Odin+dottir,意为“奥丁之女”。至于雷神那位不省心的弟弟洛基,本名叫洛基·劳菲森(Loki Laufeyson),因为他的生母是女冰霜巨人劳菲(Laufey),被奥丁收养后,洛基又改姓为奥丁森。漫威还在漫画和**中调侃过这个北欧文化梗,安排雷神索尔和神盾局特工科尔森(Coulson)见面,雷神按照习惯,称科尔森为“科尔之子”(son of Coul),弄得后者一头雾水。

现在,不少说日耳曼语言的国家,虽没有保留父名的习俗,但是那些按照父名规则创造的姓氏却固化下来:杰克森,最早表示“杰克之子”;彼得森呢,则是“彼得之子”;至于约翰森,当然是“约翰之子”了。近些年,冰岛以外的北欧诸国逐渐移风易俗,把父名变成了固定的姓氏。所以那些国家的“松”们、“森”们和“多蒂尔”们,只能用于推断某个遥远祖先的名字了。

关于外国足球运动员姓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三十多年前,中国的国际足球解说刚起步,哪里知道场上的外国球员是谁。老一辈解说员请国外的记者寄回当地的报纸,跟着报纸照片认球员:矮个子是马拉多纳,长头发是肯贝思。有时候,解说员认不清人,干脆报号码:5号传给3号,3号传给10号,10号传给7号……枯燥的数字是解说的毒药,球还没传进禁区,观众先睡着了。当然,也有另一类乌龙时刻:“现在8号队员夏普拿球——夏普是外国人的常见姓氏,把球传给9号夏普——外国人同名同姓的也不少见,球又给了11号夏普——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在7号夏普射门——对不起,夏普是赞助商的名字。”

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解说员不认识球员的事情越来越少,情况走向了另一个极端——2012年欧洲杯期间,有个希腊队对波兰队的段子是这样的:“门将哈尔基亚斯抛球给基里亚科斯·帕帕多普洛斯,再传阿夫拉姆·帕帕多普洛斯,长传找到利贝罗普洛斯,他倚住沃伊特科维亚克分给萨尔平伊季斯射门被瓦西莱夫斯基挡出,布瓦什奇科夫斯基突破费特法齐迪斯,与奥布拉尼亚克再做配合后传中,莱万多夫斯基力压帕帕斯塔索普洛斯头球被门将得到……”

孔子说,学《诗经》有许多好处,可以兴观群怨,可以事父事君,再不济,还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呢。同理,看世界杯也有许多好处。看不懂比赛,进球也挺激动人心;错过了进球,琢磨下球员的名字,倒也很许多乐趣。

《洛基的争辩》,即冰岛史诗《埃达》(Poetic Edda)中的Lokasenna。

《战神4》的隐藏结局中,奎爷领着小儿子洛基回到了他们在北欧的基地——小木屋,过起了解甲归田的小日子。本来呢,这爷俩过的也算是自给自足,日子也是挺安逸的。谁知道某天半夜,爷俩刚躺下睡个觉的工夫,就让漫天雷霆把房顶给劈成了"全景天窗"……好歹咱们的奎爷也是个当爹的人了,本想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过几年消停日子,能安心的辅导下小洛基的"才艺",奎爷能不去主动找"神"的麻烦,这都算是好的了。结果竟然被当成软柿子给捏了……顺手还拆了我们奎爷的"主基地"!?这是真不知道"si"字怎么写啊,那么敢在战神奎爷头上动土的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呢?其实大家不用猜,光看最后那个雷电缠绕的锤子就都能知道了,此人正是雷神托尔是也。官方这个彩蛋也是一点悬念都没有啊,下一部战神新作的开头,那肯定就是要先锤屎这个雷神没跑了。

很多朋友对于雷神托尔的了解,可能也只是停留在看过李老爷子笔下的漫威宇宙改编的《雷神》系列跟《复联》系列**,或者多多少少从百度百科上看过点人为加工过的北欧雷神故事。但是在真正的北欧诸神传说中,雷神托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他又有何德何能,可以在漫威宇宙**中这么炫酷炸天力挽狂澜?又凭啥就敢在《战神4》的结局里跑去拆奎爷的房子?今天,笔者就跟大伙一起来聊聊北欧诸神的神话传说——雷神托尔。但是要把雷神托尔给讲明白了,那么文字量则会非常大,如果字数太多难免会影响大家的阅读质量。所以为了方便阅读、提高质量,我将雷神托尔分为了人物篇与故事篇。这两篇文章互无影响,均可单独拿来阅读观看,人物篇将主要介绍托尔与各种误读为主,而故事篇则为雷神托尔的传奇故事为主。

在说雷神托尔之前,还是得提一下《旧埃达》。毕竟北欧神话传说那都是起源自公元1世纪前后的事,如果光靠口口相传,早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了。所以才要 历史 文献来佐证,没证据那还不如看爽文了,这绝不是去书店随手拿一本"北欧神话故事"就行的。

《旧埃达》中收录的35篇诗歌,也就是目前全球仅存的最古老的北欧传说了,之前经历了两次灾难,在1380年,冰岛被丹麦所吞并,归属它的统治。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写下了珍贵文学手稿的大量牛皮和羊皮纸,竟然被人们用于实用的目的,做成了衣服和包脚的东西。可想而知,有无数珍贵的文学和神话财富就这样被毁坏和湮没了。直到17世纪,一位杰出的冰岛学者阿尼·马格努逊(ARNI MAGNUSSON)才开始努力拯救这些正在失传的古冰岛文化。这位杰出的学者在他任职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期间,曾不断的到冰岛各地专门去购买和收集所有他所能见到的古代文学手稿,然后再将他们带回到丹麦,安全的收藏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图书馆中。马格努逊一生都在致力于这一目标,他所收集到的手稿数量也相当的可观。

但是命运却跟世人连开了两个玩笑,1722年满载着35箱手稿的一艘船在从雷克雅未克到哥本哈根的途中遇险沉没,相当大的一部分手稿来不及抢救沉入了海底,从此永远的留在了北冰洋的深处。之后又在1728年10月20日的时候,因1个7岁的熊孩子不慎打翻了烛台,引发了哥本哈根 历史 上最惨重的火灾,这场大火持续烧了4天,直接将哥本哈根烧回了中世纪……具体不多介绍,维基百科上也有,感兴趣的可以简单看一下。这场大火也烧毁了哥本哈根大学的图书馆,在艰苦的抢救后,仅仅有3分之1的藏书被抢救出来得以幸存。

万幸的是,这些在火灾中幸存下来藏书中,也包含了马格努逊生前所有收集的藏品中最古老的那部分手稿,但是更多的珍贵手稿则被这场无情的大火化为了灰烬。所以幸存下来的35篇最古老的诗歌,自然就成为了全人类解开真正的北欧神话传说的关键资料。毕竟这些都是在还没被基督教同化前的产物,所以更原汁原味。而那些被同化后,加入了大量人为加工的故事就真没什么价值了,充其量当个睡前童话故事读一下就完事了。

托尔是奥丁与女巨人娇德之子(女巨人娇德本身也有"大地"的意思,但她可不是什么大地女神,还有人说"费奥琴"是她另一个名字的,说什么她还是神后弗丽嘉的母亲的,纯粹都是胡扯,压根没有任何早期北欧文献资料作为根据的事情,这意思托尔还是弗丽嘉的亲哥哥喽?纯粹就是宗教人为丑化加工出的产物,别在被误导了),在奥丁所有孩子里,托尔是最大的长子,也是所有阿萨神族中最为威武有力的神。位居第二的是他的弟弟霍德尔(黑暗之神,也就是杀死光明神巴德尔的那个),除了众神之王奥丁外,他算是所有阿萨众神的领袖了。他有着高山一般魁梧雄壮的体型,还有一把异常浓密的红色胡子。

托尔是力量之神,巨人族克星。阿萨神族有12位主神,除了奥丁老大之外,托尔则是他们的领袖,而且他还是宣过誓的阿萨神国保卫者,同时也是立誓的人类平民保护神。托尔主要保护对象是人类中的农夫、自由人和平民。因为他主要负责保护人类的中层阶级,并且时不时要保卫阿萨神国去打击巨人,在人间也就慢慢有了所谓的托尔是古老农业神(农夫受他保护)、古老战神(杀巨人杀出来的,真正的战神是提尔)、祝福婚姻(保护平民安居乐业,自然就有更多时间考虑繁衍后代,感谢下托尔也没啥毛病)等等称呼。其实这些可以说都对,也都不对。因为托尔其实就是力量之神,但是因为他确实是太强大了,也在平民中有超多的信徒,多给点称谓绰号自然也没啥毛病。(特别提一句,海姆达尔也是立誓的人类保护神,海姆达尔还为人类制定了"奴隶"、"平民自由人"、"贵族"三个等级,当然这仨等级都是"睡"出来的,属于海姆达尔的个人故事,以后等笔者写到他的时候在跟大伙慢慢聊)。

那么"雷神"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托尔有两只有天生神力的山羊说起了,每次托尔用这两只山羊来拖拽他的战车奔驰时,就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大声响,在人间,这种轰隆隆的声音就是天上的雷鸣,所以人类也称托尔为"雷神"。雷神托尔其实就是这么来的,这雷神一说也就那么回事,托尔本是正统的力量之神,而雷神、战神则算是属于绰号称谓吧。当然,托尔的姆乔尔尼尔之锤(也叫雷神之锤,侏儒工匠布洛克和他的兄弟伊特里打造,算是北欧神话中最强的武器之一),最早的北欧神话中,这锤子是没有掌控雷电的功能的。是后来经过人为加工添油加醋,姆乔尔尼尔之锤才有了可以引导闪电掌控雷电的功能。

根据最古老的《旧埃达》诗歌文献记载,托尔确实是奥丁的儿子,包括日耳曼神话也一样。但是!敲黑板了,各位同学,这里一定要认真看,凡是有人说托尔不是奥丁儿子的,他们保证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最多只会拿虚无缥缈的说法跟你胡扯抬杠。比如杠你说什么在日耳曼神话里,托尔的地位比奥丁高,而且托尔代表了一星期中最为重要的星期四。又比如看某某国家的石雕石刻,有把托尔放中间的。还有什么拿《尼伯龙根之歌》、《新埃达(散文版)》等书籍来说事的等等。笔者这里只想说,他们这都是误读了!还是那句话,凡事讲证据。

首先笔者要负责任的跟大伙说,日耳曼神话确实是北欧神话的摇篮,可以说如果没有日耳曼神话也就没什么北欧神话了。但是!真正的日耳曼神话早没了好吧,什么英、法、德等国当年都早就被基督教天主教给同化完了,被宗教入侵之前的那些文献是毛都没留下来,以至于现在所谓的日耳曼神话也一样是建立在《旧埃达》的基础之上而成的。因为所有日耳曼后裔现在所能找出来的,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就只有这35篇传奇诗歌手稿了!而这35篇手稿原件还是人家冰岛的国宝,至于什么《尼伯龙根之歌》啥的,那都是1200年前后创作的了,稍微有点世界 历史 基础就都想明白了,所谓的日耳曼神话早就没了,现在的无非是参考了《旧埃达》后,又加入了大量人为加工成分的故事拼凑成的"新版" 日耳曼神话了。

根据笔者查证,最早记载日耳曼民族宗教的,是由古罗马著名的 历史 学家塔西佗,写于公元1世纪的《日耳曼尼亚志》。在这本书里,认为日耳曼人最崇拜的神是马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麦丘里(雄辩之神和商业之神)、赫克勒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后世的学者们一致认为这里所记载的马斯正是北欧神话中的战神泰尔,麦丘里则对应的是奥丁,赫克勒斯则所指北欧神话中的托尔。要知道在当年古罗马都是帝国了,日耳曼还是部落呢,就在那个战争和动荡的 历史 前提下,自然这三位神都被强调为战争之神。但是这种日耳曼部落的神之信仰到公元8世纪就都消亡了,因为那个时代基督教横扫一切……从此也只有北欧的维京海盗接下了传承,并且发扬光大,这就是北欧神话的由来。因为那个年代战争频繁,泰尔虽然是正牌战神,但是职能太单一了。在维京时代,雷神托尔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了维京海盗们的终极追求"力量、自由化 社会 中的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义",奥丁则成为了智慧的源泉,自然看起来好像托尔地位曾高过了奥丁。但是,托尔就是奥丁他儿子啊……这个板上钉钉,最古老的文献上写的明明白白的,所以别在被误导了。

托尔是奥丁的亲儿子,而洛基双亲都是巨人,不是奥丁的儿子,但是很早很早以前,洛基跟奥丁有缘八拜相交义结金兰,成了生死与共的结义兄弟,真按辈分算起来也是托尔的叔叔,可没兄弟这么一说。当然这洛基叔叔的故事也不少,最搞的就是洛基恶作剧给托尔媳妇剃了个大光头,结果赔了托尔一顶以假乱真的纯金假发与一把雷神之锤,之前笔者也写过洛基的故事,感兴趣的不妨点进我们的往期文章看看。

洋洋洒洒4000多字,这还是笔者尽量搂着点写了,真要再把故事篇加在一起,估计也得快上万字了。真的没办法,雷神托尔确实在北欧神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三句话两句话真的很难讲的清楚。毕竟在当年维京时代,大家都超信托尔的,维京海盗喊着托尔之名就敢跟基督教死磕到底,但是最后在13世纪时,雷神被屠了,因为那时候基督教已经成为统治整个北欧的宗教了……通过笔者的这篇人物篇,现在反过来想想,为啥他就可以跑到漫威世界炫酷炸天,其实真的没毛病,本身在北欧传说里就强的一塌糊涂好吧。至于《战神4》里最后连奎爷的房子都敢拆,按神话故事里说的,他还真就确实敢跟奎爷去掰掰手腕。毕竟奎爷是战神,托尔也算平民阶级的战神(泰尔是正牌战神,奥丁则是贵族阶级的战神),同时他还是力量之神+巨人克星,就冲这几点,笔者就敢说《战神5》出的时候,等待大家的必将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感谢各位玩家朋友们阅读本期《 游戏 文化碎碎念》,下期将为大家带来雷神托尔的传奇故事篇,记得点关注呦,那么大家下期再见喽~。

本文作者:碎碎念工坊-随心

关注"碎碎念工坊",每天分享更多精彩 游戏 内容,让你告别 游戏 荒!

北极航道与北极科考

Lokansena是冰岛语...就是洛基的争辩的意思..是Poetic Edda中的一部分..

其实就是写了loki和众神的争辩对白...里面loki指责了众神不当的说教,练习暗黑魔法和偏见...这些表面上的指控都不严重,但是这些综合元素最终导致了诸神的黄昏...(在正统的神话史里面是loki引发了诸神的黄昏)不过loki说的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这本书里没有明确提到loki借Hoder(盲神)之手杀了光明之神Baldr(Odin的儿子,受世间万物热爱)这件事(并且loki挑唆煤炭巨人不为Baldr哭泣,最终导致Baldr无法回归神界,从此天地之间去了光明,变得萧索而黑暗,而“诸神的黄昏”,也随着Baldr的死,无可避免地降临了),这个才是引发诸神的黄昏的直接原因。总之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额...那个loki其他那些就不用说了吧..查查就知道了。。

p.s. 老实交待,是不是纸团额?(^-^)

求北欧神话的历史和主要人物

一、北极航道

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冰川快速融化,据联合国与加拿大政府专家()的说法,目前北极附近气温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2倍,到2050年前,船只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即著名的“西北通道”,每年将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航,成为国际海运航线的一部分(图1-3)。

图1-3 北极航道示意图

欧洲航天局的消息称,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由于北极的冰层大面积融化,“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届时,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将不必经由狭窄并且拥挤的巴拿马运河,而可以直接通过“西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能缩短5000km左右的距离。以从伦敦到东京的路线为例,经巴拿马运河为2.3×104km,但若穿越北冰洋,则只有1.6×104km。

对于这条航道,很多国家都表示拥有主权。主要涉及的国家有加拿大和美国。加拿大早在1973年就宣称,尽管冰封海道,但是这条航道是它的“国内航线”,并坚持对其拥有主权。但是,美国和俄罗斯认为,“西北航道”应该是一条国际海上通道,更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向所有国家开放。

另一条航道,从白令海峡经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喀拉海和巴伦支海进入大西洋,被称为“东北航道”,主要经俄罗斯、挪威等国(见图1-3)。

二、北极科考

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在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的北极地区,从4000 a前开始一直都有来自东亚地区的人类移居。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

近一千多年来,人类对北极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公元87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挪威海盗艾力克(Eric)发现格陵兰岛后,在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移民。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促使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

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49′,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

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

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圣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千米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

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45′。

1831年6月,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1845年5月,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

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1909年,两名美国人罗伯特·皮埃里和弗雷德里克都声称是自己首先到达北极,但是,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此后的各种研究证明,皮埃里至少到达过距离极点数千米的地方。

1937年,两个苏联人乘飞机第一次在北极点降落。从北极航线的开通到征服北极点的过程,可以称为北极点探险时期。

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大规模科学活动,标志着北极单纯探险时期的结束和科学考察时期的开始。但是,对于地球的未知领域来说,科学与探险总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更何况北极的科学与探险又和政治、军事、经济密切相关,因而各现代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北极点的关注。

1958年,美国的核动力潜艇从冰下第一次穿过北极点。1959年,美国潜艇“鹦鹉螺”号第一次冲破冰层,在北极点浮出水面。1968年,美国的一个探险家自皮尔里之后第一次乘雪上摩托到达北极点。1969年,一个英国的探险队,乘狗拉雪橇从巴罗出发,也到达了北极点。1971年,意大利人莫里齐诺沿当年皮尔里的路线到达了北极点。1977年,苏联破冰船“北极”号第一次破冰斩浪,航行到了北极点。

1979年,一个苏联探险队第一次靠滑雪从冰面上到达了北极点。

1993年4月8日,香港李乐诗女士,第一次代表占世界人口1/5 的中华民族乘飞机到达北极点,迎着狂风展开了一面五星红旗。

至2010年,我国共进行了4次北极科考。

三、北极的科学考察站

建站观测在北冰洋考察中占有重要地位。设在北冰洋沿岸的陆基观测站和北冰洋海冰上的浮冰站多达几百个。北极陆基观测站是指建立在北冰洋沿岸地区和亚北极地区的各种气象、海洋、地磁和极光等学科的观测站或多学科综合观测站。环北极国家几乎都建有这种陆基站。

1882~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期间,各国共建立了14个陆基观测站。其中12 个站以尽量均等的间隔距离布置在北极圈地区,还有两个站安置在南半球,以作资料对比之用。考察队来自11个国家,除14个主要考察队之外,还有几个辅助考察队在拉布拉多沿岸和挪威北部进行考察。另外在低纬度区域也建了35个观测站,以使这次极地观测计划更具有全球性。

“二战”期间,为获得冰岛、格陵兰岛和西北大西洋一些关键地区的气象资料,德国海军在拉布拉多到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关键地区,建立和布置了他们自己的气象站、气象船。

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各环北极国家新建了54 个北极陆基考察观测站。这些陆基站沿着北冰洋海岸及岛屿分布,大体形成一个围绕北极点的环带。这些站的观测和研究项目主要有:北极的自然环境、气候学、地貌学、地质学、沿岸土壤与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北极陆基站的数目继续扩大,如气象站、生物站、冰川现场观测站等。到1968年,仅冰岛就有75个气象观测站。各国环绕北冰洋沿岸地区建立的北极生物研究站,构成了环北极生物站网。

1990年,8个环北极国家成立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996年又成立了政府间的北极理事会,几乎所有北半球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北极研究活动。我国于1996年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为第16个成员国。

中国的北极考察要晚于南极考察。1995年,在企业的赞助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了首次民间北极科学考察活动。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

图1-4 北极黄河站位置图

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于2004年7月28日建成。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N,11°56′E(图1-4),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八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北极科学考察主要针对北极这一特殊区域开展,这就在国际法方面涉及了周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通行的国际法。目前世界各国尚未签订任何专门关于北极问题的条约,各国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争端。此外,最重要的相关法律就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可以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所以尽管北极所有陆地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但中国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完全拥有条约中规定的包括科学考察在内的相应权利,这使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具备了法律依据。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黄河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

漫威都融合了哪些国家和民族的神话?

起源

最早的北欧神话都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公元前,这种关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时期的志怪的传说,即已在北欧的日耳曼部族里流传。到中世纪,冰岛学者用文字把它们记载下来。现在可以查考的主要有两部《埃达》(这个词的含义无从考证。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诗”;另有人认为它是冰岛南部学术中心奥迪的变音,可能表示“奥迪丛书”的意思):一是冰岛学者布林约尔夫·斯韦恩松于1643年发现的“前埃达”,或称“诗体埃达”,写作时间大概在9至13世纪之间,它包括14首神话诗;一是“后埃达”,或称“散文埃达”,由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1178~1241)在13世纪初期写成。它是“前埃达”的诠释性著作。

神族与奇幻生物

北欧神话是个多神系统,大致上可分成四个体系:巨人(Giants)、诸神(Gods)、精灵(Elves)以及侏儒(Dwarves)。

 巨人是最早的生命,生出了诸神,但同时也是众神最大的敌人,可以将之理解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为两个部族,以主神奥丁(Odin)为首领的阿萨神族(Aesir)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约德(Njord)为首领的华纳神族(Vanir),其中主要神有十二个。精灵及侏儒属于半神,他们为神服务,属日耳曼地区的特殊创造。

创世神话

世界初开之际,没有天也没有地,在浓雾中,只有一道金伦加 (Ginnungagap) 鸿沟,鸿沟之北为“雾之国”尼福尔海姆(Niflheim),其中有泉名赫瓦格密尔(Hvergelmir),是所有河水的源头,据说其中一条河的水带有剧毒。鸿沟之南是“火之国”穆斯贝尔海姆(Muspelheim)。在热气与寒冰的交错中,诞生了霜巨人之祖尤弥尔(Ymir)和一头名为欧德姆布拉(Audhumbla)的巨大母牛。尤弥尔吃着欧德姆布拉分泌的奶水维生,而欧德姆布拉则舔食寒冰上的盐粒。

 之后,尤弥尔的身上变出了智慧巨人密米尔(Mimir)和女巨人贝丝特拉(Bestla),这是霜巨人的家族。另外,在母牛的舔噬下,冰中则出现诸神之祖布利(Buri)。布利生下包尔(Borr),包尔和女巨人贝斯特拉(Bestla)生下了奥丁(Odin)、威利(Vili)、菲(Ve)。巨人族和诸神相当不合,双方挑起战火。后来尤弥尔被诸神所杀,巨人族战败,剩下的巨人逃往约顿海姆(Jothuheim),并继续对诸神抱持着恨意。

 诸神拿尤弥尔的身体来布置出大地和天空。尤弥尔的头颅化为天空,脑髓为云,身体成了大地,血液成为海洋,骨骼变成山脉,毛发变成树木。当尤弥尔尸身腐烂长出蛆,这些蛆就变成了精灵及侏儒。奥丁命四个具有怪力的侏儒支撑著天空的四角。尤弥尔的眉毛则被用来造成墙壁用来围住“中间世界/中庭”(Midgard,米德加尔特)。然后奥丁又捕捉穆斯贝尔海姆的火焰,将他们化为星星、月亮、太阳,并订定了四季的运行。诸神又取来梣木枝造成男人,用榆树枝造了女人。男的取名“阿斯克”(Ask),女的叫做“恩布拉”(Embla)。奥丁给他们生命和灵魂,维利给他们理性与动作,菲给他们感情、仪表和语言。这就是人类的始祖。

末世神话

北欧神话的一大特色就是世界最终是会毁灭的,这就是诸神的黄昏。这场战役无可避免,也注定众神必定失败,但即使如此,北欧的众神依然坦率的面对这最终的结局。而在世界灭亡之后,残存的神会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主要人物

北欧神话是一个多神系统,大致上可分成四个体系:巨人,神,精灵以及侏儒。其中巨人创造了世界,生出了众神,但同时也是众神最大的敌人。神分为两个部族,以主神奥丁为首领的阿西尔部落(ASIR)以及以大海之神尼奥尔德为首领的瓦尼尔(Vanir)部落,其中主神有十二个:

大神·奥丁(Odin)

奥丁是众神之王,世界的统治者,又有“天父”之称。他头戴大金盔,肩上栖息着两只神鸦,分别象征“思想”和“记忆”。它们每天早上飞遍全世界,回来向奥汀报告它们的见闻。奥汀脚下蹲伏着两只狼,名为“贪婪”与“欲念”,专司警卫之责。为了增加聪明才智,预测未来,更好地进行统治,奥汀一心要喝智慧井里的水,即世界之树——Yggdrasil根旁的圣泉。但守护这口井的巨人弥米尔要他以一只眼睛作为代价,奥汀不假思索,当即挖掉一只眼睛。喝了井水后,就变得博学多才。他发明了北欧古文字(罗纳),司命运的仙女即用这种文字把命运记载在盾上。

弗丽嘉(Frigg)

弗丽嘉是爱神,掌管婚姻和家庭,奥汀的妻子。在天堂和冥府中都有统治权。她容貌美丽,金色的头发中间夹着白色的羽毛。身着束着金色腰带的白袍,腰带上挂一串钥匙。她喜欢漂亮的服装和闪光的珠宝。她偷了奥汀的黄金去买一串贵重的项链。奥丁发现后,愤而出走。宇宙随即为冰霜巨人所统治,严冬窒息了一切生机。直至七个月后,奥汀回到阿斯加尔德,这场危机才过去。

索尔(Thor)

雷神,主神奥汀长子,大地女神弗奥琴之子。索尔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他长着一双豹眼、满脸红胡子。索尔衣着简陋,不过他的腰上束着一条魔带,这条魔带使他的力气加倍。索尔戴着铁手套,执着米奥尔尼尔( Mjollner )魔锤。索尔常年在东方防御冰霜巨人和巨蟒的侵袭,保卫众神祗的家园。索尔刚正不阿并敢于顶撞奥丁,索尔脾气暴躁但豪迈行侠。众神末日来临时,雷神索尔与米德加尔德巨蟒(格拉弗维尼尔)再战,与巨蟒同归于尽。

西芙(Sif)

西芙是力量之神索尔的妻子,土地和收获女神。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闪耀着比金子还要美丽的光泽。西芙女神为此感到非常的自豪,经常坐在她的花园中梳理那一头金发,这就引起了洛基恶作剧的念头。洛基在西芙睡觉的时候,把她引以为傲的一头金发剪得一干二净。洛基的恶作剧使得西芙非常地悲伤。就在西芙嘤嘤地哭泣的时候,力量之神索尔回到了家中。索尔马上知道这是洛基干的坏事,于是冲出家门抓住了洛基,准备把他身上的骨头拆下来。洛基疼痛彻骨,拼命求饶:发誓去找侏儒国中的能工巧匠,为西芙打造一副一模一样的能够自由生长的金子头发。

弗雷(Freyr)

弗雷是丰侥、兴旺、爱情、和平之神,美丽的仙国阿尔弗海姆的国王。一说他与巴尔德尔同为光明之神,或称太阳神。他属下的小精灵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骑一只长着金**鬃毛的野猪出外巡视。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赐的和平与幸福。他有一把宝剑,光芒四射,能腾云驾雾。他还有一只袖珍魔船,必要时可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

洛基(Loki)

洛基是火神。巨人法尔勃蒂之子、奥汀同母兄弟,洛基是冰霜巨人的后代,他长相俊美,但为人乖戾。他生下一些可怕的怪物,如芬里斯狼、米德加尔德蟒蛇等。他貌似和善,性实诡谲 , 经常出言不逊,同其他神争吵不休,惹事生非。开头他只是为戏谑而戏谑,如偷偷地剪下西芙的头发。后来他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变成一个恶魔,甚至怂恿黑暗之神谋杀光明之神。他精魔术,神通广大,能在一瞬间把自己变成无数的怪物,后因他犯罪,被用铁链捆住。

提尔(Tyr)

提尔是战神,巨人希米儿之子。传说他是契约的担保人,盟誓的临护者。当其他的神同芬里斯怪狼开玩笑、把它捆绑起来的时候,提尔作为信用的保证人将手臂伸进狼的嘴里。狼发现搁绑它的众神实际上是设下圈套,立即咬断提尔的手臂。从此提尔成了独臂神。但他身佩宝剑,总显得威风凛凛。古代按剑盟誓的习俗即起源于北欧人对战神提尔的崇拜。许多传统的剑舞,都是为纪念战神而编导的。

弗蕾亚(Freyja)

弗蕾亚是繁育之神,掌管生育以及爱情,弗雷的妹妹。她十分慈祥,最为人所爱戴,因为冰天雪地里的人们热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她常浓妆艳服,花枝招展,有时全副甲胄,披挂上阵,率领众仙女为奥汀遴选死难英雄。在某些故事里,她和弗丽嘉是同一个神。

海姆达尔(Heimdall)

海姆达尔是神界的守护神。又名里格(Rig),满口长着金牙,眼光敏锐深远,能眼观四路,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看三百里远,亦能耳听八方,俯伏在地上能听得见青草生长的嘶嘶声。他日夜守护卫在天界入口要道比弗罗斯特彩虹桥( Bilrost ),防御冰霜巨人的侵袭。他骑着金鬃马,肩背奥拉尔号角,遇有紧急情况便吹起号角,召唤众神祗前来应付。传说他是天界第一人。众神末日来临时,海姆达尔与火神洛基同归于尽。

巴尔德尔(Baldur)

巴尔德尔是奥汀的另一个儿子,光明之神。他才貌出众,满面春风。当他微笑的时候,人们都感到无比喜悦。他做过一个恶梦,预感到将遭人暗算。众神为此着急,奥丁便派出令官,严令一切鸟兽草木都不得伤害巴尔德尔。但令官没有传令给槲寄生,因为他觉得这种脆弱无能的植物不需要加以防范。火神洛基却利用这可乘之隙,用槲寄生做成利箭,煽动黑暗之神霍尔德尔出面,并扶着他的手弯弓瞄准,将巴尔德尔射死。

霍尔德尔(Hoder )

霍尔德尔是黑暗之神,一说为巴尔德尔的孪生兄弟,双目失明。他生性忧郁孤僻,阴险而又凶残,坚持与光明为敌。他受火神洛基指使,置欢乐的光明之神于死地。

其他神祇

I.女神格欧费茵 (Gevjon)

 女神格欧费茵通晓过去和未来。格欧费茵乔装成女巫来到瑞典,与国王居尔弗数度幽会后向他索要一小块土地。国王慨然允诺赠给她一昼夜可开耕出来的荒地。当夜,格欧费茵杖犁,由她的四个儿子变成的公牛拉犁,从瑞典中部犁走一大片土地移至丹麦,这块土地遂成为丹麦最大岛屿西兰岛,而瑞典中部被犁走的空洞涌入海水后遂成为瑞典最大的湖泊梅拉伦湖。

II.瓦利(Vale )

 主神奥丁之子。瓦利是林德与奥丁的私生子,他一出生即迎风就长,刚过一昼夜便能上阵打仗,他不洗双手也不梳头,直到抓住巴尔德尔的仇敌霍尔德尔,为光明神巴尔德尔报了仇。 III.林德(Rind )

 瓦利之母,主神奥丁的。林德曾再三拒绝奥丁的追求,先是推托叫他黄昏再来,然后布下森严守卫。奥丁再去时,她设计躲开,留下一条狗在自己的床上。最后奥丁施以法术蛊惑林德,遂得手。林德同奥汀生有一子,即瓦利。

IV.布拉吉(Bragi)

布拉吉是奥丁的儿子,诗神,一说为智慧、诗词、雄辩之神。他经常作诗颂扬伟大的人物和勇士。其妻伊敦也是阿斯加尔德的一位女神。她有一个宝盒,盒内存放着青春的金苹果。众神到了老年,只要尝一尝金苹果,便可以返老还童。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祭祀筵席上,宾客们常用奉献给诗神布拉吉的牛角作为酒杯,开怀畅饮,发誓要建立功勋,在诗篇中永垂不朽。

V.凡赛堤(Forseti)

 真理与正义之神;巴德尔的儿子。

VI.伊登(Idun)

 青春女神;布拉基的妻子;阿斯嘉特万年花园的主人,掌管恢复青春的苹果。

VII .英灵殿瓦尔哈拉(Valhalla)

 奥丁神在人间的战场上挑选英勇善战的战士——准确的说,就是那些不怕死的人——以便让他们同诸神一道在世界末日的诸神黄昏(Ragnarok)之战中并肩作战。瓦尔基里(Valkyrie)就骑上快马上穿越云端,把挑选出来的武士送到瓦尔哈拉——奥丁神接待死者亡灵的殿堂。

 在英灵殿内,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人被称作“格斗者/恩赫里亚/英灵战士”(einherjar),他们每天都要面对面地进行实战操练,到了晚上他们又像没有受伤的人一样欢宴狂饮。这英灵殿的神话正体现了古日尔曼蛮族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白天战斗、晚上豪饮;无所畏惧地迎接挑战。

北极的北极简史

戏外的北欧诸神

北欧神话,又称挪威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其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首先在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一批北上的移民传至冰岛等处。

而在漫威宇宙中像奥丁、托尔、洛基、海拉都是北欧神话重要的诸神,但值得一提的是戏里戏外的北欧诸神有很大的不同。洛基在北欧神话里同样也是诡计之神,但他并不是奥丁的儿子而是奥丁里的义兄弟,虽然洛基要比奥丁小的多,洛基是北欧神话中是极为重要的神袛,在诸神黄昏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海拉作为死亡女生,在神话中并不是奥丁的第一个子女,她是洛基和冰霜巨人安格尔伯达最小的一个女儿,她的哥哥是巨狼芬里尔和巨蛇耶梦加得。而雷神托尔却与神话本身却极为相似,在北欧神话里雷神托尔是雷霆与力量之神,是北欧神话中最强大的战士,力大无穷,凭借一人可以力刚好几位巨人族战士,让与诸神为敌的巨人族闻风丧胆。

漫威里的古希腊神

漫威宇宙里除了北欧神话以外,还有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例如在漫威中雷神托尔的好基友海格力斯,他还有个大家熟知的名字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恶而遭到陷害,后来他完成了12项被誉为"英雄的认证"的任务,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参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险队取得金羊。

死后升入奥林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他惩恶扬善,敢于斗争。在如今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成为了力量的代名词。

在漫威宇宙中还有许多上文中没有提及到神话人物,还等着小伙伴去挖掘去探索。但就算是神也有很多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

北极圈(地理名词)详细资料大全

古中国人在北极

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目中的世界模样。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23.35万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

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

古希腊人在北极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文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

冰岛、格陵兰岛的发现

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他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之后,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划去。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北极航线时期

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

由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国是一个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因此,中世纪的北极探险考察史是同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分不开的。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

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o4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记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

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

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千米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正是由于他的发现,使得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但是,前后共有100多人在这两次探险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他们在浮冰上行进了61天,吃尽千辛万苦,步行了1600千米,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270千米。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45′的地方。

1831年6月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1845年5月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全队129人在3年多的艰苦行程中陆续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这次无一生还的探险行动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而富兰克林爵士的英勇行为和献身精神却使后人无比钦佩。

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然而,这些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成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喜悦。因为穿越北冰洋的航行实在太艰难了,所以毫无商业价值可言。这一持续了大约400年的打通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探险活动,我们可称之为北极航线时期。

北欧十大神话女神

北极圈,是指北寒带与北温带的界线,其纬度数值为北纬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其以内大部分是北冰洋 。北极圈的范围包括了格陵兰岛、北欧和俄罗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内岛屿很多,最大的是格陵兰岛。由于严寒,北冰洋区域内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树木稀少,动物著名的有北极熊、海豹、鲸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北极圈 外文名 :Arctic Circle 纬度 :北纬66°34′ 植物 :以地衣、苔藓为主 范围 :格陵兰岛、北欧、俄罗斯北等区域 动物 :北极熊、海豹、鲸等 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包含国家 :俄罗斯、加拿大、格陵兰等 区域介绍,历史,资源,特点,气候条件,植被,植被分布,植被增长,特殊现象, 区域介绍 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北纬66°34′纬线圈,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阳光斜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小,并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极夜),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北寒带。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 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指纬度数值为北纬66°34'的一个假想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与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所在的纬度数值)互余。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圈内”。通常,北极圈内的地区被叫做北极地区,由北冰洋以及周边陆地组成,其陆地部分包括了格陵兰、北欧三国、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内岛屿很多,最大的是格陵兰岛。由于严寒,北极圈以内的生物种类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等。 北极圈也是极昼和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在夏天会出现极昼,而在冬天会出现极夜。 历史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文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 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他在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之后,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著头皮往西划去。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资源 受多期次和长时间构造变动、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影响,北极圈及邻区邻区各类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其中瑞典基律纳铁矿床、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一铜一铂族元素矿床和托姆图尔铌多金属矿床、芬兰科密铬矿床、格陵兰伊苏亚铁矿床和菲斯克内塞特铬矿床、加拿大玛丽河铁矿床和沃伊斯湾镍一铜一钴矿床、美国里德道格铅一锌矿床和美国福特诺克斯金矿床均是称著于世的超大型矿床。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北极地区铂族元素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宝石级和工业级金刚石分别为26%和28%,镍、钴和铬分别为22%、21%和15%,铜、铁和铅一锌为8%、7%和18%,金和银分别为7%和9%。另外。有数据表明,俄罗斯北极圈金刚石、铂族元素和镍产量分别占其全国总产量的99%、98%和80%,铬、锰和金分别为90%、90%和40%。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和陆地面积扩大以及找矿勘查力度增大.一大批金属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必将会大幅度提高这一地区矿产品年产量.进而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历来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美国地质勘探局发表报告称,北极圈内可利用石油储量预计为900亿桶,可以满足全球近3年的石油需求量。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指出,该报告很可能加剧各国在北极地区的主权争夺战,俄罗斯、美国、丹麦、挪威及加拿大均曾表示对该地区有控制权。 地质勘探局在第一份北极圈资源公开报告中说,北极圈分别拥有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左右以及全球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的30%。其中,这一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为47万亿立方米。美国地质勘探局说: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构成了地球上最大一块尚未探知剩余石油的地区。 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极点下4000米的海床上插下国旗,这一举动立即引起各国争抢北极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担心。丹麦5月在格陵兰岛的伊路利萨特主持北极圈5国峰会,试图抑制争夺,重申各国应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管理领海事宜。 同时,各国对于北极地区的商业开发兴趣也在逐渐激增,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都表示希望参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地区的能源开发。在美国,很多公司都致力于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远景开发;丹麦方面也有一些大公司表示有兴趣参与格林兰海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 然而,北极圈矿产资源储量进一步的探明也遭到了一些环保主义者的担忧。 特点 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口城市:纳尔维克港是挪威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兰北部重要的出海口,在挪威海沿岸的乌夫特峡湾的东南岸,这个港口城市有一万多人。 世界最北的植物园:位于北极的苏联喀拉半岛,即使在正常的夏天,也会遇到暴风雪或者霜冻的危险。可是,那儿的花草、水果照样生长得很茂盛。在离基洛夫斯克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北极--阿尔卑斯植物园”,它是前苏联最大的植物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北的植物园。 北极圈独特景观 雪树 北极圈的机场:在格陵兰康克鲁斯瓦格(Kangerlussuaq),北纬66度33分。 北极圈内的国家: 北极圈内有北冰洋、岛屿、陆地,它们分属8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 北极最冷的地方:北极冬季均温-20摄氏度,许多地方-33摄氏度,最冷之处距极点2898公里处的西伯利来东北部的欧米亚仑真附近,达-53摄氏度。 世界最北的城市:是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朗伊尔。朗伊尔原来是个美国人的名字。1904年朗伊尔来到斯瓦尔巴群岛,从挪威人手里买下了岛上的一个煤矿。两年后,美国人在煤矿附近造起了第一座房子,煤矿管理人员就用他们老板的名字,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朗伊尔城”。这个当年只有一座房子的地方,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0人的小城,城里有邮局、学校、银行、医院、报社、饭店、商场、博物馆等等。它深藏在北极圈内,躲在北纬78°的地方。在地球的这一纬度,几乎没有什么陆地了。这是一个寒冷的地方,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看不到太阳,冰雪覆盖大地,黑暗伴随着每一个小时。而在另外四个月中,太阳几乎不落。 气候条件 由于北极圈内日照短暂,太阳高度不大(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增加,导致反射和散失的热量增多),以及地表冰盖对阳光的反射,使得终年寒冷,属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的气候。冷空气在进入北极圈内之后变冷沉降,形成了极圈内的极地高压带。 北极圈 从极地高气压区流向低纬度的空气,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一律偏东,在北极圈内的地区形成东北风(从东北吹向西南),叫作极地东风带。在北极圈附近,极地东风携带的冷空气向下沉降,造成近地面的东北风,而从低纬度北上的暖空气与北面来的极地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称为极锋。暖空气由于较轻,爬升到较重的南下冷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在高空又分为南向和北向流动的两个分支。向南的一支在北纬30°左右再度下沉,构成了北半球的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到了北极点附近沉降,完成高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的影响,北极圈附近的气压较低,称为副极地低压带。但是在亚欧大陆,冬季时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强烈,使得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都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副极地低压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面。 植被 植被分布 北极圈和北半球七月时的10℃等温线大致一样,而后者与北极树木线基本重合,因此这三者都可以作为定义北极地区的标准。北极圈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和北极苔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土壤冻结、寒风呼啸,树木已经难以成长。从南往北,连续成片的森林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乔木-灌木混杂植被,最后只剩下苔藓和地衣,变成苔原地貌。 植被增长 2013年4月1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报告说,他们根据全球未来气温增长趋势,建立起一套预测今后数十年北极圈内的植被变化模型。研究预测,未来数十年北极圈内近半数地表植被的种类将会改变,绿色植被范围和林木覆盖率将显著增长。研究人员举例说,在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林木线将向北延伸数百英里。 研究人员表示,植被变化会持续影响北极生态环境,原本北极圈地表覆盖的冰雪能将多数太阳光反射,而绿色植被却能吸收大量太阳光,不断增加的绿色植被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气温进一步升高。 特殊现象 极昼和极夜(又称永昼、永夜)是地球两极地区特有的现象,是指一天24小时之内全都是白天(极昼)或黑夜(极夜)。北极圈是北半球内仅有的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的地方。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前后,也就是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从这一天开始,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一开始只有处于北前后,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极圈上的地方有极昼,然后逐渐扩大到北极点,接着扩大到整个北极圈范围。6月22日°26'),这时北半球极昼范围达到最大,为北极圈以北的全部地方。之后,极昼范围慢慢缩小,到了9月23日前后秋分的时候,只有北极圈上的点有极昼。这一天过后极夜开始,最初也是在北极圈上的点,然后延伸到整个北极圈范围。12月22日前后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整个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都是极夜。接着极夜范围逐渐回缩,到了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即春分时极夜结束,而极昼重新开始。 极昼 北极圈内的地方,纬度越高,出现极昼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北极点附近的地方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极昼,另一半是极夜。圈内靠近北极圈的地方则只有几天的极昼极夜。 北极圈内的地方太阳永远无法直射,太阳高度也不高,在夏至日的时候达到最大高度。纬度为α的地方,太阳高度角最大为113°26' ? α,小于46°52'。 2018年8月5日,北极圈现超30℃高温。

为什么《权力的游戏》可以火这么久

北欧十大神话女神有:

1、弗丽嘉

弗丽嘉,是北欧神话中天后,掌管婚姻和家庭,奥丁的妻子。在天堂和冥府中都有统治权。她容貌美丽,金色的头发中间夹着白色的羽毛。身着束着金色腰带的白袍,腰带上挂一串钥匙。她喜欢漂亮的服装和闪光的珠宝。

2、西芙

西芙,是北欧神话中的土地和收获女神,托儿的妻子。她满头漂亮的金发,从顶垂到脚。一天,火神洛基在她睡觉时,恶作剧地剪掉她的头发,西芙为此苦陌不堪,,索尔感到无比气愤。从此世界上祸乱相寻,没有宁日。

3、瓦尔基里

瓦尔基里是挑选亡者的女性。挪威和日耳曼神话中奥丁的侍女们,又称“寻找英灵者”。她们骑着马与“狂猎”一道出巡,或者化作天鹅飞向战场,为瓦尔哈拉殿堂收集阵亡的武士。

4、斯卡娣

蒂阿兹之女(应该是巨人夏基之女)、瓦尼尔部落主神尼奥尔德之妻。父亲蒂阿兹被众神设计后,斯卡娣向主神奥丁要求血案的赔偿,奥丁无奈,便允诺她可以在众神祇中物色一位丈夫。

5、林德

林德,北欧神话中瓦利之母,主神奥丁的。林德曾再三拒绝奥丁的追求,先是推托叫他黄昏再来,然后布下森严守卫。奥丁再去时,她设计躲开,留下一条狗在自己的床上。后奥丁施以法术蛊惑林德,遂得手。林德同奥丁生有一子,即瓦利。

6、弗蕾亚

芙蕾雅,是北欧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生育之神,也是女武神瓦尔基里们的首领。尼奥尔德的女儿,弗雷的妹妹。

7、欧若拉

欧若拉,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中掌管黎明、曙光的女神。欧若拉与希腊女神厄俄斯、印度黎明女神乌莎斯、北欧黎明女神奥丝塔拉等同源。晨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欧若拉则是令人充满希望与期盼的女神。

8、海拉

海拉,是北欧神话里支配死者国度的死之女神,同时司掌衰老与疾病。是诡计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的三个孩子之一,是洛基的女儿。

9、诺特

诺特,北欧神话中的夜之女神,巨人诺尔维的女儿。她常常驾一黑车,由一匹黑马赫利姆法克西拖着,马的鬃毛上有露和霜落下。

10、格欧费茵

女神格欧费茵通晓过去和未来。格欧费茵乔装成女巫来到瑞典,与国王居尔弗数度幽会后向他索要一小块土地。国王概然允诺赠给她一昼夜可开耕出来的荒地。

北欧神话流传范围

北欧神话是北欧地区的一个神话体系,主要流传于瑞典、挪威、丹麦、冰岛(不包括芬兰)。

自《权力的游戏》第一部开播以来,一直圈粉无数!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很是欣赏这部魔幻史诗级剧作里的“铁王座”!

而粉丝们对于这部剧的热爱,可谓是一年更比一年高,大到追剧、追明星,小到演员们在剧中使用过的“服装、道具”都受到了粉丝的追捧~

从第一季到如今的第七季开播,很少能有一部影片剧作能像《权力的游戏》一样可以火这么久!

可以说,这部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推出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类电视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霸屏王者。而剧作的成功热映,自然也与原著小说脱离不了关系。

权力的游戏

冰与火之歌

奇幻小说

《权力的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而作家本人由于作品的辉煌成就,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的托尔金”和“新世纪的海明威”。

▲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

他是一名擅长撰写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说题材的美国作家、编辑、电视剧编剧兼制片人,雨果奖、世界科幻奖等文学奖项的多次得主。代表作有十大浪漫太空歌剧之一的《光逝》以及当代严肃奇幻的第一经典《冰与火之歌》系列等。

▼剧中人物的取名▼

作家乔治·R·R·马丁这样说:

(时长04:40)

关于创作过程

1989年,乔治·R·R·马丁还在好莱坞作《侠胆雄狮》的编剧工作期间,他回家写散文,并构思了一部叫做《Avalon》的小说。

在创作过程中,他构想了这么一个场景:

“一只冰原狼被鹿角戳中咽喉而死,留下了几只小狼,然后小狼们被一群小孩子抱走抚养……”

这个意象在马丁的脑子里越来越强烈,一下子点燃了他久违的创作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幕后来成为了史诗巨著《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力的游戏》第一章中的经典场景。

有的人因为小说开始看《权力的游戏》,也有人因为《权力的游戏》开始看小说,但无论哪个先开始,总也跳脱不了作家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的虚幻世界!

尽管剧作、小说已然如此完美

但是豪掷千金的剧组

会更加令你不忍弃剧~

权力的游戏

冰原狼

想卖萌的狼

之所以单把冰原狼拿出来讲,是因为冰原狼在全剧里很重要,每一只好像都暗示着主人的命运轨道。

在《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中的冰原狼确实是由狗狗演的,用的是最接近狼的北方因纽特犬,而不是哈士奇。

权力的游戏

高定服装

永远看不腻

《权力的游戏》这么火,除了要得宜于原著外,电视剧主创人员在“造型、取景、拍摄”等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剧组对于细节的把控程度,恐怕连处女座都会望尘莫及!即使是演员在银幕上不被人轻意看到,一闪而过的镜头,身着的服装也要花上几个月来制作。因为剧组觉得值!

作为一个制作成本非常高的剧组,平均每集的成本大概要有1000万美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服装和道具上。

而拥有一个100人的团队也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衣服都是从零开始,设计、布料、制作、试装…所有的一切都是定制级的!

前五季的剧集服装设计师蜜雪儿·克莱顿(Michele Clapton)和团队为了更好地呈现剧作,会翻遍史料,跑遍博物馆,研究各国文化,再设计跟人物环境性格契合的衣裳...

在设计时,他们试图通过服装去体现不同的人物、场景,甚至是生活习惯!但好在《权力的游戏》是个架空的虚构世界,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权力的游戏

最美取景地

美出天际

服装都如此精良,更不必说跨国去取景这样的事情了,《权力的游戏》剧组可是从来都没有马虎过的...

现实中的“维斯特洛大陆”

每一个取景地

都是美出天际般的存在!

冰岛

世界上最像外星球的地方!

被称为“冰与火之地”的冰岛,拥有着“冰川、火山、瀑布、雷克雅未克和间歇泉”等难得一见的纯美、冷艳美景,而瓦特纳冰原是冰岛最大的冰冠,相当于该国面积的十二分之一。

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

(绝境长城)

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Vatnajkull National Park)位于冰岛东南部,是冰岛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在冰中时常分布着熔岩流、火山口和热湖。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几乎涵盖了绝境长城及长城以北的所有场景。

摩洛哥

一个用色***说话的国度~

摩洛哥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境内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的自然风光,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都,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渊凯城)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位于摩洛哥南部阿特拉斯山脉中的一个小村,被誉为摩洛哥最美的古村。村子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进沙漠必经之村,事实上这座古堡当年为守护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重要商路而修建的。

索维拉

(阿斯塔波港)

这座沿海小城是由法国人负责设计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遗产之一。在阿拉伯语中“索维拉”的意思是“美如画”,曾在《权力的游戏》第三季中出现过,在剧集中作为奴隶贸易港口阿斯塔波。

克罗地亚

被称为“地中海的明珠”

这里有美丽的地中海风景,即使你是一个已经看过无数海岸风景的人,也会被这里的美所折服!

杜布罗夫尼克老城

(君临城)

杜布罗文尼克旧城区不仅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被建造于10世纪的巨大石墙完全包围,城墙全长2公里,是当时为保护城市充当防御而建造的。

漫步于满是欧洲中世纪的古城街道,你能看到大欧诺佛喷泉,奥兰多纪念柱,市钟楼,派勒城门和圣多米尼克大街,每个转角总能令人仿佛置身于剧中。

北爱尔兰

适合出来走一走的地方~

北爱尔兰素有绿王国之称,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沿着北爱尔兰的海岸线往北,繁忙的海港与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堡相交辉映。

黑暗树篱

(国王大道)

黑暗树篱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10条树隧道之一,如梦如幻的景致如同童话般浪漫!黑暗树篱坐落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区的巴利马尼小镇,距离世界自然遗产“巨人之路”及其海岸仅15英里,距今已有大约300年的历史。

黑暗树篱由150棵山毛榉和一条道路组成,据说这些山毛榉在18世纪由斯图尔特家族(Stuart Family)种植。第二季的一开头,艾丽娅·史塔克伪装成一个男孩也是从这条路逃出君临,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活。

卡里克空中索桥

(蓝礼大军驻扎地)

卡里克空中索桥坐落于北安特里姆海岸上巴林托伊东部,是北爱尔兰最惊险的景观之一。

索桥连接着爱尔兰岛和另一侧的洛基岛,周围景色秀美,地下巨大的洞穴清晰可见,这些洞穴曾经是造船的人用来躲避暴风雨的天然屏障。

西班牙

最令人神往的国度

在30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遍布着许多天然的海滨浴场,西班牙还拥有许多王宫、教堂和城堡。

赛维利亚王宫

(流水花园)

塞维利亚王宫是欧洲最古老的皇家宫殿,曾是塞维利亚的伊斯兰王宫,拥有阿拉伯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宽阔庭院。在《权力的游戏》中,多恩流水花园由明媚阳光和喷泉花园所构成的画风,主要取景于塞维利亚王宫。

佩尼伊斯科拉

(弥林古城)

佩尼伊斯科拉是一个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自治区的沿海小镇,是故事中的三大奴隶贸易港口之一。

在《权力的游戏》第六季中,龙母与她忠实的翻译官弥桑黛以及她的新盟友提利昂·兰尼斯特到访过的地方——弥林古城,弥林的街道、花园以及粮仓几乎都是在此取景。

科尔多瓦古罗马桥

(瓦兰提斯长桥)

《权力的游戏》第五季中瓦兰提斯长桥的原型。247米长的古罗马桥是罗马军队在2000多年前建造的,两端分别是凯旋门和卡拉欧拉塔,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略要塞。

马耳他

被称为“地中海的心脏”

马耳他既有古代的遗风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景色,有别于其他的地中海风景,从远古时代就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

蓝 窗

(丹妮莉丝婚礼举办地)

“蓝窗”是戈佐岛上最为著名的景点,鬼斧神工的天然石穹,因猛烈的海浪千百年来冲刷石灰石而形成,《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就在这里拍摄过。

但可惜的是,在2017年3月8日,由于连日大风引起巨浪冲刷,导致这天然石穹坍塌...